没用户研究,产品设计师谈何影响力

是的,这又是另一篇牢骚关于 User Research 有多重要。请读完看和别的同类型文章有何不一样?
我同意大多数的工作环境中,客户、主管或同事们,还没有设计师需要花时间探索问题的认知,以致于虽然职称上都挂UIUX 甚至产品设计师,但具体行动上又会说我们没有资源作研究。
我的观点是,我是为了对自己工作的品质负责而作研究,为了我想解决问题的好奇心驱使我去找人来问问题。
所以即使没有比较正式的资源,或是充裕的时程,我在处理设计案时,不一定会等待客户提供资源才采取我想进行的用户研究。

不知不觉,实地“骚扰”用户已经成为我和团队的日常
对我来说自主进行用户研究的两个好处是这样子:
首先,因为我做了竞品、市场、专家访谈与用户研究之后才进行产品设计,因此很多细节我能理解的比较深入,被客户要求变动规格时,也能提出比较周全的观点来讨论需求变动,而不是陷入过去只能拒绝或硬吃的二分法。
其次,因为是我自主进行,坦白说少做了很多文件,不用处理成视觉化或者研究报告给客户,省了很多心力。
有时候做用户研究找到有意思的观点不难,难在要转译、解释、取得客户的理解或者解释研究成果有什么方向发展更困难。
如果设计师局限自己只能做设计稿,影响力是受到局限,而且只能听别人的二三手被扭曲的资讯。
尝试自己研究问题,反而能争取到更多的影响力。
我没有说这是简单的事情,一开始执行总是会有层层阻碍,大多数的人会觉得你干嘛这么麻烦。
因为他们只把设计师当作画图的人,认为设计师只要把图产出来让工程师能开工就够了,而不是能够作出设计决定的人,也不是能让需求变合理的人。
并不是鼓吹学习如何对产品经理揭竿起义,更多的是我们要学习如何能更好地熟悉产品经理的思维框架,在合作中能够互相启发。所以我们如果要成为有影响力的产品设计师,我们更应该要为自己的设计稿负责,为了你自己作研究吧。

只要逮到问题,拿起零食,生擒几个“类目标用户”的同事,
也就可以马上演练了。
近三年来在产品开发的UX设计工作之余,我也开始尝试将各种UX方法论转换为工作坊的形式,一方面试着转换工作上的疲惫,二来将所学的知识技能找到方式输出,是一种很好的刻意练习。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慢慢地,和我一起工作过的设计师慢慢理解到产品策略并不是系列性的空话。

筹备用户访谈工作坊

如何落地实践是我最关心的活动第一要务,反应到构思工作坊的理念上,我认为不只是要求参与者必须互动,还要能模拟实际运用的感受。这个概念来自认知心理学,我们的大脑即使知道是假的,只要按照情境模拟,依然能够影响大脑的认知,体验到相当程度的真实感受。
用户访谈的最大考点无非就是在于“会不会聊天”。至于标准动作与步骤、产出物(personas、用户旅程图、价值主张等)相关知识,相信有学习精神的同学背都能背出来了。产出物不难有,有了具体内容之后依葫芦画瓢就是了。难是难在怎么把具体内容聊出来。
一下我尝试一下总结大多数情况下用户调研时的聊天思路框架和开言技巧:

• 情境讨论:

有专案经验但是没有访谈经验的参与者,比较容易将用户访谈与需求访谈混为一谈,这是常见的状况。因此第一个活动「情境讨论」,最核心的要务是讨论用户访谈这个工具的使用时机、预期效益。

• 钥匙访谈:

作为破冰活动的钥匙访谈,是为了铺梗,首先是让所有人体验短短五分钟的访谈,然后要参与者回想与讨论「访谈与聊天的差异」。

• 访谈的技巧:

因为有了前面五分钟演练访谈,其中就有现场的对话可以用来讨论访谈技巧,什么是好的访谈技巧?我举了四个常见的访谈对话句型作为补充知识。

• 实地演练:

三个人一组,分别扮演受访者、访谈员、记录员,我准备四个当下网路科技文章中常见的产品趋势议题作为访谈题目。

• 讨论访谈状况:

根据实地演练的状况,再次提出先前讨论过的访谈技巧,分析各组的表现状况,加深印象以及帮助参与者自我评估。

• 上下层脉络分析:

以卡片分类的方式,请参与者整理访谈记录,一起讨论出访谈事实、用户行为、用户潜在动机等情境脉络。借此对应到用户访谈这种质性研究工具,转换为设计需求讨论的方法。

也许你也有这个毛病:冒牌者症候群的心魔

举办 UX 设计的教学活动,第一个要面对的心魔往往是「冒牌者症候群」上身,毕竟理论来自国外,重复讲述别人已经发展成熟的理论,也不是自己的。
我摆脱心魔的方式是重新认知自己的定位,身为在国内外、大小厂、甲乙方都工作过十年以上的工作者,我是一位持续见证并参与数字产品设计演进的专业工作者,而本人在乎的是有效的方法能协助我的工作,而不是研究理论;试图总结可复用的规律,而不是万金油PPT章节标题。
这也是我写文章分享知识以及参与工作坊活动的主因,持续的输出让我能将各种运用过的方法论再次深思反省。
想通了我不是知识技术的发明者、拥有者,而是取用知识的人之后,冒牌者症候群的心魔也就悄然远离。
毕竟我最好奇的是,如何实践,以及这些方法论融入我所身处的产品开发环境中,该如何落地?需要哪些前置条件以及环境基础?有了实在的问题在心中,希望去找答案,自然就会真正把工具用起来而非模仿使用工具的动作了。